本文转自:南京日报
7月中旬,菜籽油压榨车间里热浪滚滚,一粒粒圆溜溜的黑色菜籽变成了金黄色的食用油,散发着浓郁而独特的菜籽油香味。“今年菜籽油的销量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多亩的油菜全榨油了都不够。”南京高淳禾田越光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清笑道,“现在油菜既能榨油,还能卖菜薹,仅一季油菜的收入就超过多万元。”
油菜是我国种植面积第一大的油料作物,是保障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的关键所在。自去年我市实施多功能油菜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方案以来,通过大力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推进稻油轮作等举措,不仅促进了稻油两丰,今年夏收实现“油菜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的目标,而且让一棵油菜成长为多功能业态“花式”发展的金色产业。
多功能开发
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产量低、费人工、效益低,这是农民们对油菜产业的传统印象,所以往年农民在冬闲田上种油菜的积极性并不高。但这两年,魏清的油菜基地发展势头好,从亩均效益七八百元增长到了元,翻了好几番,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外地来的农业从业者来找“秘诀”。
而他的“秘诀”很简单——多种一季油菜,却能多出好几重收入。魏清介绍,他种的油菜是油蔬两用的,赶在春节前上市的油菜薹作为蔬菜售卖,批发价卖到5元/斤也供不应求。他还把农业一二三产融合,从卖菜籽变成卖菜籽油,并打造自己的菜籽油品牌,加工销售环节还带动了周边多户农户增收。
不仅是魏清,近年来油菜产业正在发展壮大,种植面积实现恢复性增长,预计今年将实现夏收油菜面积、油菜籽总产“双增长”。从不愿意种,到想种、扩大规模种,油菜究竟有什么神奇的“魔力”?“多功能开发、多业态发展,让一棵小油菜迸发多样化的发展能量。”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人如此“解谜”。
油菜花能赏、油菜薹能吃,开花后做绿肥,结籽后能榨油,榨完油以后的菜籽饼粕还能做鱼饲料……油菜“浑身是宝”,摇身一变成了一条产业链。年我市锚定多功能油菜产业的发展定位,引导产业朝着“油”“肥”“花”“菜”“蜜”多功能方向发展。
除了鼓励加工企业订单生产及地产菜籽油品牌打造,充分发挥稻油轮作的养地功能,促进粮油兼丰;“花”用方面,打造了慢城金花节、永宁河岸花海等农旅休闲品牌,实现油菜观光经济效益亩均过万元;“菜”用方面,重点引进了多种食薹专(兼)用油菜品种,推广了温室油菜薹提早栽培和薹油两用种植模式;“蜜”用方面,整合了“油菜+蜂蜜”产业融合思路,加大油菜花蜜生产的同时,还开发了“油菜花蜜蜡口红”、“油菜花粉”等功能性文创产品。
目前,我市油菜种植整体向好,预计上半年一产产值超过去年同期。随着多功能油菜产业链的稳步发展,油菜产业也逐渐开出了多姿多彩的“五瓣花”,成为富民增收的金色产业。
推广“四新”技术
深挖产业发展潜力
作为南京农业八大主导产业之一,多功能油菜产业尽管形势整体向好,但起步中的油菜产业迫切需要加强科技创新。
“宁杂和宁杂都是我们主推的品种,不仅产量高,而且抗倒性强、抗病性强、含油量高,还是油蔬两用的新品种。宁R就是我国首个非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新品种,减轻了人工锄草的工作量。”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油菜团队首席专家、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张洁夫谈起这些油菜品种如数家珍。
从事油菜品种研发几十年,张洁夫看到团队们的成果越来越多。“机械化是我们品种研发的重要目标,我们希望推广适宜机械化生产的品种降低人力成本。同时提高菜籽产量、出油量,为油料供给安全贡献优质品种。”
科技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市油菜品种更新进一步加快,大力示范推广省内“双低”、优质的自主油菜品种,播种面积同比翻了近三倍。引进了硒滋圆系列、宁R等一批20余种适宜机械化、高产、高抗、油蔬兼(专)用等特点的油菜品种。
主推技术进一步熟化。完成了林下套种绿肥油菜栽培、多功能油菜开发利用、复垦撂荒地油菜高效种植和稻油轮作周年全程机械化栽培等6项“四新”技术模式的引进示范。
农机农艺进一步融合。加大了油菜精少量机播、机械化移栽、减损机收等新装备配套技术在油菜生产中的应用,实现秋播机直播油菜达10.28万亩,同比增加10万亩,示范推广了油菜毯状苗机械移栽亩,进一步压缩人工移栽面积,降低油菜种植成本。完成了省内首台油菜薹采收机的研发,初步开展了生产应用。
我市通过强化新品种、新装备、新技术、新模式“四新”集成应用和迭代转化,不断提升多功能油菜主导产业链发展科创驱动力。年,我市油菜发展目标将实现三产融合产值达6.4亿元,较“十三五”末翻一番,以油菜产业振兴助推全市乡村振兴。
组建油菜产业联盟
争做长三角“领头雁”
去年,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王汉中院士来宁指导我市油菜产业发展。他认为,从全国来看,南京在多功能油菜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发展上较领先,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现场确定了南京“发展多功能油菜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争做长三角领头雁”的发展目标。
不仅要以“四新”推广提升产业技术储备,还要以油菜产业联盟构建产业发展模式。针对生产基地功能单一,加工企业实力偏弱,带动性不强,产业增加值不高,优质优价的品牌效应未能得到充分体现等问题。由南京市供销集团牵头,组织在宁粮油种植基地、加工企业、销售企业、科研院校等单位参加,组建油菜产业联盟,打造南京本土油菜区域公共品牌,提升整体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以创新研发赋能产业内生动力。针对当前整体菜籽油加工工艺水平不高等问题,引进“7D”菜籽油加工设备,开发“非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品种+7D功能性榨油”模式,减少杂油菜、腊菜等混杂,提高油品纯度,从而推动地产菜籽油提档升级。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屹表示,要在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立足南京生产实际,推动油菜作为食用油和饲用蛋白原料的重要替代和补充,充分挖掘冬闲田种植潜力,把“闲田”变“富田”,把“闲季”变“忙季”,稳步扩大油菜生产规模,压稳油菜产业基本盘,拎稳老百姓的“油瓶子”。
油菜科普小知识
作为奶奶们厨房里的“初代网红”,菜籽油是上一辈人钟爱的炒菜油,一丝香味就能带来童年的味道。如今,食用油品市场产品五花八门,菜籽油“过气”了吗?
其实,我国传统菜籽油往往指的是高芥酸的菜籽油,芥酸含量在40%左右,长期大量食用不利于身体健康。但现在我国种植的基本都是“双低”(即“低芥酸、低硫甙”)油菜,市场上的“双低”菜籽油芥酸按量低于3%。同时对人体有利的油酸和亚油酸含量为60%和20%左右,长期大量食用对人体不利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在大宗食用植物油中含量也最低,仅为7%左右(橄榄油、山茶籽油和花生油分别为12%、10%和20%左右)。“双低”菜籽油还有10%左右珍贵的亚麻酸,是记忆力和学习能力等脑力劳动的有益物质。因此,“双低”菜籽油是南京人食用植物油最好的选择之一。
怎么挑选好的菜籽油?
第一看来源,特别是家中有小孩儿、老人以及“三高”、肥胖人群,最好是选择“双低”菜籽油。
第二看颜色。常见菜籽油有青黑色、金黄色和棕黄色,一般青黑色菜籽油是翻炒加热后榨出的,出油率高、香气浓,但保质期较短,要尽快食用。
第三看清澈度。虽然菜籽油颜色偏暗,但仔细看清澈透亮,劣质菜籽油会有沉淀物或者悬浮物,液体比较浑浊。
第四闻气味。好品质的菜籽油气味醇香,尤其是青黑色菜籽油,香味更是浓烈悠长。品质不好的菜籽油,油味很淡,甚至有霉味、焦味、干草味等异味。
第五尝味道。纯正菜籽油味道平淡,没有异味,劣质菜籽油会有苦味、焦味或酸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