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养生科普二十四节气雨水 [复制链接]

1#

二十四节气

雨水

一场春雨一场暖

雨水

是一年中的第2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雨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为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雨水于每年公历2月18日—20日左右交节。此时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逐渐移向赤道,冷暖空气频繁相遇,降雨逐渐增多,气温回升,雨水节气是气候变化的转折点。

古人将雨水时节分为三候:

一候獭祭鱼,

二候候燕北,

三候草木萌动。

意思是说:此时节冰面融化,鱼类活动增多,水獭食物增加,捕到鱼后并不立即食用,就像人祭祀感谢天地馈赠一样;二候是指候鸟开始飞往北方;三侯如同韩愈诗中描绘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此三候都表明气候回暖,大地回春。

饮食起居

雨水节气并不意味着雨多,而仅仅是气温逐渐升高,降雪转为降雨,常有风多物燥的现象,致使人体出现皮肤口舌干燥、便秘上火的现象。所以尽量不吃薯片、饼干、炒货等干燥易上火的食物;少吃油腻难消化食物、寒凉伤脾胃食物,影响肝气升发的醋、柠檬、山楂等酸味食物;适当增加甜味食物以养脾气,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豆苗、荠菜等新鲜蔬菜。

根据《*帝内经》中“夜卧早起”的起居要求,可适当晚睡一会儿,早起一些,以适应自然界春生的特点,做到起居有常。起居当适时避风,古语有言“神仙也怕脑后风”。

若天气温和,可适当开展户外运动。赏花即是不错的选择,有助于保持心情愉快,避免不良情绪伤肝,这非常符合中医认为的“春天养肝”,符合“肝喜条达而恶抑郁”的特点。同时可以尝试做五禽戏中的“熊运”以健运脾胃。

俗话说得好,春寒料峭衣当捂。雨水之时,气候寒热不定,阴寒未尽,外加降雨增加,多了一分湿冷。此时仍然需要保暖防寒,即古人说的“春捂”。

穴位保健/推荐佳肴

按压太溪、三阴交等穴位有养阴生津的作用,可以改善口干咽干等症状。

如果因为风燥引起鼻干鼻痒,还可加迎香穴。


  银耳15克,枸杞15克,鸡肝克,茉莉花24朵,水豆粉、料酒、姜汁、盐、味精各适量。

将鸡肝洗净,切成薄片,放入碗内,加水豆粉、料酒、姜汁、盐拌匀待用。将银耳洗净,撕成小片,用清水浸泡待用。茉莉花、枸杞洗净待用。将锅置火上,放入清汤,加以上调料,随即放入银耳、鸡肝、枸杞烧沸,等鸡肝刚熟,将茉莉花撒入碗内即可。补肝益肾,明目美颜。适用于阴虚所致的视物模糊、两眼昏花、面色憔悴等。适合春季常服。

选用枸杞30克,红枣10枚,鸡蛋2只。

将枸杞洗净,红枣洗净去核,一起放于砂锅中,加清水适量烧开后,加入鸡蛋煮熟,调味即可。此款药膳补肝肾、健脾胃、滋阴润燥、养血除烦。适用于肝肾亏损、脾胃虚弱者以及慢性肝炎患者。枸杞味甘,性平,功能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红枣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选取丹参10克,*豆50克。

蜂蜜适量。把丹参洗净,*豆用水浸泡1小时。将丹参、*豆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煲汤,至*豆烂,拣出丹参,加蜂蜜调味即可食用。可以补虚养肝,活血祛淤。丹参味苦微温,活血祛淤,安神宁心。*豆能健脾宽中、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利于补虚养肝。


  准备红枣50克,花生80克,冰糖50克。

将红枣、花生洗净,同放砂煲内,加清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煲至花生熟烂,加入冰糖再煲片刻,即可食用。具有补脾和胃、养血止血的功效。


  粳米克,酸枣仁15克,冰糖10克。

酸枣仁入干锅炒*,碾末备用。粳米淘洗干净,浸泡半小时后放入锅中,注入约0毫升冷水,用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熬煮。粥将稠时加入酸枣仁末,续煮至粥成,加冰糖调味即可,宜空腹食用。宁心安神。适用于心悸、失眠、心烦的人群。

—岳麓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

运用方药、针刺、艾灸、刮痧、拔罐等祖国传统医学方法

激发人体自身“正气”,

扶正解表,驱邪外出。

1、长期使用电脑、手机或其他电磁辐射类器械的人群;2、血液循环不良,腰部、肩背部、颈部容易僵硬或疼痛的人群;3、精神压力大,需持续放松回复精神的人群;4、工作节奏较快,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下的人群;5、常失眠,精神萎靡,需要改善精神及体力的人群;6、免疫力低下,需要改善体质的人群。

岳麓区王家湾麓山新苑7栋门诊楼四楼

(西二环东麟阁大酒店后米)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