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借用三伏这40天,做对这4件事快速改善 [复制链接]

1#
知名研究白癜风专家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11/5448257.html

三伏天,一年暑气最热阳气最旺盛的时间,

也是最适宜祛寒除湿、大补阳气的时节!

尤其是喜欢寒凉饮食、熬夜、吹空调,

体寒宫寒,阳气不足,寒邪内盛的朋友,

到了秋冬季节,体内淤积的寒湿,

会让我们的五脏六腑受寒、生病,

而这时如果借助三伏天

阳气盛这一“天时”来调理,

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驱寒:7月11日—7月20日(10天)

中伏清养:7月21日—8月09日(20天)

末伏化瘀:8月10日—8月19日(10天)

三伏天如何正确养生?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4个小方法,

日常很容易做到的。

01

健脾胃、升阳气、解寒凉

俗话说的好:“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在闷热的夏季多吃点姜,对于改善三伏天的胃寒、不思饮食、风寒感冒、肺寒咳嗽都有一定的效果~

三伏姜怎么吃?

难道是直接生吃吗?那未免也太呛喉了吧,教大家3种神仙吃法,美味又养生~

①娘酒泡子姜

用娘酒泡出来子姜酸甜爽口,每天早上拿它与粥搭配,吃完之后,身上出一层细汗,整个人都通透了~

②娘酒姜枣茶

夏天喝姜枣茶可以帮助身体排毒,促进水分代谢,调和消化系统,提高免疫力,预防下巴长痘,排寒湿。

③醋泡姜

用醋泡姜,不但可以减轻姜的辛辣,还可以让两者的功效得到更好的发挥。能够和胃健脾、温阳祛湿、抒发肝气,预防三伏天的感冒、咳嗽、外寒入侵。

具体做法:把生姜切成片,用食醋、米醋或苹果醋没过生姜,也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蜂蜜或红糖,密封保存一周即可食用,每天早上吃3-5片即可。

02

为背部清扫淤积,蓄积阳能

中医说:腹为阴,背为阳。因为从人体来说,阳经多行于背部,阴经多行于胸腹部。

人的后背有两条大的经络,督脉总管着一身的阳气,古人称督脉为“阳脉之海”,统领全身之阳经,而且主全身之阳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寿命。

而且按民间中医的说法:“后背是通脸的,如果你的脸不干净,你的背部绝对不干净;你的脸色干净了,看着红光满面的,又红润,又光滑,又有水分,又干净,你的背也自然跟着脸转变了。”

后背的督脉,就好比是人体的阳气“发电厂”。

把督脉与太阳接通,为背部清扫淤积,蓄积阳能,是我们每年三伏最应该做的事。

晒背小tips:

①晒前涂好防晒油、戴帽子,避免头部的长期直晒;②晒背的最佳时间就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三伏的其他日子次选。③什么时候晒:9点~11是巳时,中午11点~1点是午时,1点~3点是未时,都可以晒。④晒多久:可先晒20~30分钟,看情况加到1小时,了解自己的耐受程度。⑤晒背之后毛孔打开,最好在荫凉处避强风冷水,及时把汗湿的衣服换下来,不可直接吹空调、喝冷饮

03

通经络、祛寒湿、补阳气

古人说“艾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经脉通畅、气血调和了,很多疾病自然就好了,头发又黑又多、脸色红润有光泽也是情理之中。

医院以及懒得艾灸的人来说,艾灸贴绝对是懒人艾灸神器,随时随地都能艾灸,让养生变得无比方便,一贴即热,暖暖的持续6-8小时,特别舒服。

客家女孩蕲艾灸贴

推荐日常保健艾灸穴位:大椎、肾俞、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穴

04

驱寒祛湿,暖胃暖宫,补气养血

古人在三伏天冬病夏治,调理虚寒湿都会用到酒,又称三伏酒。三伏酒其实就是黄酒,慈禧太后每年入伏前夕,都会移驾夏宫(颐和园)避暑,最要紧之事就是每晚必热饮京西玉泉水酿制的陈年黄酒。

古语言“伏天一杯酒,不用神医开药方。”相比三伏灸,在三伏炎热天气喝酒,对于身体内部的积寒清除更为有利,这是因为“酒为百药之长”,酒进入身体后,可以迅速发散至全身,酒具有热量大、渗透性强的属性,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把积压在身体中的寒凉挖掘出来。

所以体内寒湿特别严重的朋友,可以外敷艾灸贴,内喝客家火炙娘酒,利用内外结合的调理方法,冬病夏治效果至少翻几倍哦!

娘酒喝法:每天温二两娘酒或用娘酒煮鸡蛋当早餐吃,有助于改善体寒宫寒、缓解痛经,身体暖了,久而久之,气色也会越来越好~

三伏期间

大家都吃三伏姜、喝三伏酒、做三伏灸了嘛

欢迎留言分享你的养生心得哦~

一起抓住这40天好好改善体质

驱除寒湿、唤醒身体的元气~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